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船到中流當奮楫,株洲市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迎來發展關鍵期。
10月16日,株洲市綠色裝配式建筑與節能環保產業鏈調度會召開,會上專題研究調度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只為助力產業“更進一步”,闖出新的天地。
說基礎、講問題、看來勢。調度會上,市住建部門、產業協會、龍頭企業代表等各方齊聚,在思維碰撞中探尋著前行的路徑。
有基礎優勢,也有壓力挑戰
說起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大家都有一個共識:株洲基礎夯實、優勢突出。
今年初,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株洲市綠色發展工作經驗就曾獲全省推介。經驗成績的得來,源于株洲高度重視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并多措并舉地培育扶持。
近年來,株洲將綠色裝配式建筑與節能環保產業鏈納入全市13條新興優勢產業鏈,予以重點優先發展。同時,出臺相關政策,規劃建設131.7公頃的裝配式建筑產業示范園,引入一批裝配式建筑生產及配套企業,逐漸打造了配套齊全的全產業鏈。
目前,株洲市已培育1個國家級、4個省級裝配式建筑基地,擁有上下游龍頭企業10余家。2023年,綠色建筑累計竣工面積2380余萬平方米,新增裝配式建筑面積和綠色建筑面積占比穩居全省前列。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8月,株洲市城鎮綠色裝配式建筑累計完成投資75.05億元,全省排名第三。
這些年,株洲先后獲評“國家級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城市”“省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等稱號,也爭取到省級綠色建造和淺層地熱能建筑規?;瘧迷圏c等,成績頗為亮眼。
前期發展成績可喜,但調度會上,大家立足產業長遠健康發展,更多是以問題為導向在展開研討。
首先,對標對標完成省級目標任務。
今年7月,湖南省發布《湖南省裝配式建筑發展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簡稱《方案》),明確了各市州的產值目標任務。
具體到株洲,2024至2026年,株洲裝配式建筑占比目標任務為50%、60%、70%;裝配式建筑產值目標任務為145億元、220億元、360億元。
其次,著眼于產業發展,株洲市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仍有需要補齊的短板。市綠色裝配式建筑與節能環保產業鏈相關負責人坦言,目前產業發展存在產能供需不平衡、產業結構有待優化、產業基地發展遭遇瓶頸等痛點。
“要競逐湖南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第一梯隊,未來株洲拿什么和兄弟城市較量,群雄逐鹿,誰又能在產業倍增中‘拔得頭籌’?”
市裝配式智能建造業協會相關負責人的一番話,讓大家陷入了深思。
提升競爭力,未來亦可期
直面問題以后,參會各方也給出了一些解題思路。
五建筑工相關負責人的發言從企業發展痛點,延伸到了行業標準的規范推廣。
“我們在預制電梯井、綠色建材等方面擁有一定技術優勢,但預制電梯井、農房別墅等新技術與產品的推廣仍面臨窘境,希望主管部門推動行業技術標準化工作,給予相關政策傾斜,提供示范項目支持。”上述負責人呼吁。
市裝配式智能建造業協會相關負責人的第一條建議,也是加大示范項目推廣和應用。同時他建議強化剛性約束,按照相關要求,嚴把招投標、設計審查、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關,推動裝配式項目“應做盡做”;加強實施過程中的檢查,確保項目按批準的裝配式方案實施。
從開辟新市場的角度,荷塘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相關負責人建議,我市根據中央、省級文件精神及兄弟城市長沙的經驗做法,加強對裝配式農房建筑的財政補貼和政策引導,特別是在技術研發、市場推廣、綠色建造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思想碰撞,集思廣益,方向越發清晰。
市綠色裝配式建筑與節能環保產業鏈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標準體系、產能布局,促進產業發展做大做強。
具體來說,株洲市將充分發揮產業鏈統籌協調作用,進一步推進裝配式建筑在房屋市政、交通、水利、電力、能源、農業農村等相關領域的應用,推動容積率核算優惠、科技創新、信貸支持等政策落地見效,進一步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實現裝配式產業倍增。
其次,開展“鏈上企業走進鏈主企業、集群企業走進龍頭企業” “鏈長到一線”等鏈上主題活動,促進技術攻關、產品配套、供需對接、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的合作。
再次,強化產業集成聯動,實施全鏈條協同推進。比如以“兩新”行動為契機,推動農村住房以舊換新,推進裝配式綠色農房、綠色建材下鄉,實施城鄉建設協同推進等。
對產業發展來勢,調度會上,大家紛紛表示看好。
看政策,綠色裝配式產業正處于“風口”。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展綠色低碳產業”。7月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明確,“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p>
看趨勢,近期國家打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組合拳”,對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的發展無疑也是利好。
風物長宜放眼量,正在“爬坡過坎”的株洲綠色裝配式產業,未來可期。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行業新聞 | 佛山以裝配化裝修推動醫院病房改造提升,成果顯著
下一篇:行業新聞 | 河北省召開智能建造技術交流暨現場觀摩會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