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在建筑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中,智能建造正逐步成為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長沙作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優秀代表,高度重視智能建造發展,將其納入4×4現代化產業體系,并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八大行動”中產業培塑行動的重點。通過一系列富有創新性的思路和政策,長沙在推進智能建造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為全國建筑領域的技術及管理人員提供了深刻的啟示。本文將研讀長沙市智能建造的相關政策和發展路徑,解密其推進智能建造發展的數字密碼。
一、構建“55111”智能建造發展體系
2024年2月27日,長沙市政府在官網上公布了政務動態,詳細介紹了長沙正在構建的“55111”智能建造發展體系。這一體系從多維度出發,系統性地規劃了智能建造的未來發展路徑。
五大應用場景:長沙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發布了全國首例場景導向的《長沙市智能建造項目評價技術導則》。該導則建立了“控制項+評分項”七維度綜合評定模式,涵蓋項目策劃至智慧城市運營各環節,并將BIM數字技術融入其中。長沙還創造性提出了智能建造1.0至5.0五大應用場景,以適應建設全生命周期。
這五大場景分別是:
1.智能建造1.0應用場景:BIM+裝配式。
2. 智能建造2.0應用場景:BIM+裝配式+智能生產、物流。
3.智能建造3.0應用場景:BIM+裝配式+智能生產、物流+智慧施工。
4.智能建造4.0應用場景:BIM+裝配式+智能生產、物流+智慧施工+智慧運維。
5.智能建造5.0應用場景:BIM+裝配式+智能生產、物流+智慧施工+智慧運維+智慧城市運營。
五大研發中心:第二個“5”則是圍繞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構建以企業和平臺為主體的五大研發中心。這五大研發中心包括:
1.互聯網智能建造設計研發中心: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建筑設計。
2.裝配式柔性智能生產研發中心:研發智能化裝配式生產技術。
3.數智工地研發中心:打造智慧工地,實現施工過程的智能管理。
4.鄉村新型建筑工業化產品研發中心:推動鄉村建筑工業化發展。
5.城市排水研發中心: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十大綠色智能建造科技創新研究課題:第一個“1”指的是開展十大綠色智能建造科技創新研究課題,從規劃、審批、設計、施工、質量監管等各環節入手,解決基礎應用課題,課題成果在陸續發布推廣應用中。
十大產業體系:第二個“1”是指培育十大產業體系,包括咨詢、生產、施工、機電、裝修、門窗、建材、施工裝備、建筑互聯網及物管產業體系,促進建筑業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一批產業互聯網平臺:第三個“1”指的是搭建一批產業互聯網平臺,將傳統建筑業的人、材、機等生產要素融入數字化互聯網中,實現數據貫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
二、“四梁八柱一底座”體系
2024年11月17日,在《從0到1智能建造·場景驅動》新書首發式上,長沙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躍先以《打造“四梁八柱一底座” 推動建立智能建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為題發表演講,為智能建造提供了理論框架和實踐指導。
四梁:即發展新戰略、建造新模式、產業新體系、保障新機制。這四根橫梁分別從戰略定位、模式創新、產業布局和保障措施四個方面,為智能建造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八柱:即投資業主、設計單位、生產企業、施工單位、運維機構、數智科技、綠色新材、智能裝備八根立柱。這八根立柱是智能建造領域的核心力量,支撐著整個智能建造產業的發展。
一底座:應用“(BIM+M)+EPC”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設管理模式,將BIM技術、部品部件生產(M)與工程總承包(EPC)模式相結合,用首創精神打造新產業新生態。
三、“五動”戰略的實施
2024年11月7日至8日,在全國智能建造工作現場會上,長沙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躍先以《實施“五動”戰略 加快形成智能建造現代化產業新體系》為題,分享了長沙實施“五動”戰略的經驗。
模式撬動:通過創新應用“(BIM+M)+EPC”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設管理模式,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1+1+1>3。
科技驅動:加強科技創新,建立長沙智能建造技術庫,發布《長沙市智能建造領域新型實用技術清單》,為建筑全生命周期科技賦能。
研發聯動:圍繞五大研發中心,開展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推進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以及新材料、新產品等在建筑領域的廣泛應用,提升智能建造的技術水平。
典型帶動:通過試點示范項目,推動智能建造技術的實際應用和推廣。
政策推動: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智能建造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四、“211”數字人才培育實施方案
2024年11月23日,在長沙市智能建造“211”數字人才培育實施方案宣貫暨專題講座上,黨組書記、局長張躍先提出了“211”人才培育方案。
“2”即首批主要面向20家智能建造示范、試點企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試點,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1”即圍繞智能建造行業急需的10個技能崗位: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針對實際需求進行技能培訓。
“1”即遴選10家培訓基地:建立專業的培訓基地,為人才培養提供堅實保障。
根據該方案,長沙市持續實施智能建造技能人才培養‘十百千’行動:培養十名頂尖人才、百名骨干人才和千名技能人才,形成多層次的人才梯隊。
五、“158”工程——長沙模式的全面推廣
2024年12月12日,在“2024年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長沙分享了依托模式創新、場景創新、平臺創新推動城市建設運營治理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并概括為“158”工程。
“1”即創新推出一個數字建造底座:創新應用“(BIM+M)+EPC”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設管理模式,實現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的一體化管理。這一模式已在長沙的多個項目中取得成功應用,為城市的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5”即創新實施五大數字應用場景:大力推廣智能建造1.0至5.0五大應用場景,以“BIM+裝配式”為1.0基礎應用場景,層層推進,逐步形成“(BIM+裝配式)+智能生產+智能施工+智慧運維+智慧城市運營”五大應用場景,通過場景的廣泛應用,推動智能建造技術的落地和普及。
“8”即創新發明八大數字通用平臺:打造涵蓋房地一體化聯動、BIM正向數字設計、柔性智能生產、數智工地管理、建筑產業互聯網、智慧物業管理、智慧排水管理及裝配式綠色農房服務等八大平臺,以科技賦能建筑產業轉型與升級。
六、長沙經驗亮點和借鑒意義
長沙在推進智能建造的過程中,通過構建“55111”發展體系、“四梁八柱一底座”體系、“五動”戰略、“211”數字人才培育實施方案和“158”工程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形成了獨特的“長沙模式”。這些經驗和做法為全國建筑領域的技術及管理人員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 長沙市智能建造實踐工作亮點:
系統性規劃:長沙以全局視野進行系統性規劃與布局,將智能建造的每一環節緊密相連,構筑起一條無懈可擊的發展鏈條,確保整體效能的最大化發揮。
創新引領:長沙注重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通過引入新技術、新模式,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
人才培養:長沙高度重視智能建造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實施一系列專業培訓和人才培養計劃,為行業發展持續輸送高質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示范帶動:長沙精心打造試點示范項目,以點帶面,推動智能建造技術的廣泛應用與實際落地,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引領行業同仁共赴智能建造的新征程。
政策支持:長沙出臺了一系列精準有力的政策措施,為智能建造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與政策扶持,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助力行業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 長沙市智能建筑實踐經驗價值的參考:
緊跟時代趨勢:通過學習吸收前沿地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不斷提升管理人員創新思維與技術實力,確保在智能化建筑領域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著眼全局規劃:高度重視整體規劃與系統性布局的重要性。通過精心構建一套全面而完善的智能建造發展框架與體系,我們能夠有效推動建筑業向現代化、高質量的發展階段穩步邁進,實現行業的整體躍升。
聚焦人才培養:加大對智能建造領域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通過深化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等多種途徑,精心培育一批能夠適應智能建造新要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智能建造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促進產業協同:積極促進建筑業與相關產業的協同共進。通過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合作與資源整合,有力推動建筑業的產業升級與轉型步伐,為行業的長遠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簡介:張賢超 . 高級工程師、首席技術官。長期從事建筑工程設計和咨詢管理工作。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行業新聞 | 天津:扎實推進民心工程 奮力書寫惠民答卷
下一篇:行業新聞 | 江蘇:到2025年末智能建造產業鏈初步形成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