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1、文件格式與互操作
傳統BIM軟件都是PC電腦時代的產物,每個軟件都有一個文件格式,雖說格式是PC軟件的必需,但是它也是阻斷軟件之間進行互操作的天然的障礙,你無法打破它的。如果中國的國產化軟件還走這條老路,那就不可能競爭過國外軟件了,這是一條死路。
BIM的一個核心詞: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BIM手冊一開篇就長篇大論各種軟件的格式問題。這只是2008年的第一版,后來BIM軟件大爆發,格式就多達上百種了。
BIM在中國的推廣實際上還沒有遇到格式的互操作問題呢,還在雙軌制的天花板之下掙扎,這是中國本土特色土壤基礎之上的生產方式的局限,但是這個生產方式可是恐怖產量的市場級別,基建狂魔式,一定會催生出完全不同于國外的形態的產品。
一種脫離了文件格式趣味的只有“移動互聯網上的國度”才能干出來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產品,需要等同BIM的第一性思維。
參考:
2、例:空間數據標準與FM
就以空間數據為例,Revit里面很充分的可以做這一塊,這是GSA在2003年BIM計劃里提出的要求,Revit滿足了,整個一套美式標準,這也是Revit能夠迅速占領北美市場的重要原因。歐洲能夠把空間進行標準化的國家都沒幾個,更不用說全歐盟來統一標準了。
Revit里面遵循的FM標準全都是美式,因為它這個軟件講究的是實用,當然是在美國的實用,所以它只能用經過實踐經驗久經考驗的事實標準,也就是IFMA、BOMA等美國FM協會的標準。Revit里面關于FM的功能按鈕、幫助文件的中英文我們全都鉆研過,做得非常好,就是中文翻譯幾乎全錯。
看看BIM標準,英國在COBie上直接采納美式,而這UniCLASS上又要與美國UniFORMAT不同,而U體系又是COBie的子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歐洲的FM因為都是小國家,所以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規范標準,越發達的國家做得越好,但是再發達也沒有美國發達,而美國還是一個單一市場的大國。將來能夠超過美國的就只有中國了。
美國GSA為什么牛,因為他手里管著幾千萬平方的聯邦的房屋建筑,包括白宮,他一家就可以制定左右行業級別的標準。所以他的UniFORMAT就跟行業協會的版本就有點不一樣,同樣的,她也有自己獨特的空間數據標準STAR。
《GSA BIM指南2:空間數據驗證》
當然要論甲方的規模,中國的國資委隨便拿幾個國企就超過GSA,國資委才是全世界最大的甲方,她要是制定一個統一的空間標準,那立馬就成為最大覆蓋面的事實標準。
3、例:Uniformat與等同裝配
FM遇到的故障,比如建筑哪里壞掉了,門窗設備等等,就是建筑的一個個的組件壞掉了,要么修要么換。因此作為美國FM的最大單位,美國聯邦總務署GSA在1950年代找建筑師學會AIA一起約定的統一構件分類法Uniformat,就是FM角度的,也就是等同裝配思想的。
Repair vs Replacement,修還是換,這是一個FM最常見的決策,他所需要的指標叫做CRV(current replacement value,折現的重置成本),就是以前的造價折算成當前的價格,看看是修劃算還是換劃算。于是造價就要拆成一個個的構件,也就是按照Uniformat這樣的構件分類法來拆分,全生命周期統一這樣一個分類方法,這就是等同裝配的第一性思想。
Arol在Proptech歷史上第一次投資,就投的這個CMD造價數據庫,現在美國造價工程師在做這個CRV測算時主要就是查CMD。
參考:
4、編碼方法論
一說BIM標準,就老是想到美國的圖書館分類法,我妹就是學這個專業的,美國到現在還有兩套:杜威分類法,國會圖書館分類法。沒法統一。反而是中國統一用中圖分類法。
編碼,給人看的、給機器看的、給人機復合式的看的肯定不一樣。是以人為主機器為輔,還是機器為主以人為輔,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現在人類社會處在人工智能的十字路口上。
國外的這些編碼標準全都是給人看的,毫無疑問,因為都是計算機時代之前的產物。他們還能不能改呢?幾乎不可能了。只要是人都有慣性,改變習慣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中國反而可以在沒有歷史包袱的情況下走向高維度的創新,以等同BIM的第一性思維。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BIM情景劇二十幕:格式的魔咒
下一篇:等同BIM系列0:走群眾路線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