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范,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近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對“好房子”的重要意義、建設要點和積極作用作出說明,提出下一步的落實舉措和工作重點。
“好房子”具有豐富內涵,涉及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安全、舒適、綠色、智慧是“好房子”的4個基本特征,既要結構牢固、設施設備運行良好,保障人民群眾居住安全,又要具備適宜的高度、溫度、濕度、凈度、亮度,讓人民群眾住得舒心,還要滿足建材、建造、運行節能環保,為群眾降低使用成本,同時配備智能家居家電,讓群眾用得方便。打造“好房子”需要全流程、各方面協同發力。首先,房子“好不好”,需要有高水平、全方位、多層級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來衡量。第二,精心設計是實現“好房子”的前提,需要適應不同群體的多樣化居住需求,針對不同戶型、不同面積、不同價位的房子精心作出不同設計,讓每平方米物盡其用。第三,高品質建造是實現“好房子”的關鍵,需要強化科技賦能,發展綠色化、智能化、工業化的新型建造方式,保障“好房子”落地。同時,“好房子”也需要好的服務來保障,以更高質量的物業服務做好設施設備維護和各類生活服務,提升居住安全性和便利性。
“好房子”需要統籌推進,做好標準引領、科技支撐、項目示范。“好房子”工作開展以來,國家和地方層面積極探索推進,政策體系、制度體系、標準體系、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如舉辦全國“好房子”設計大賽、中國建筑科技展,不少地區發布關于“好房子”、高品質住宅建設的實施意見、設計導則、技術要點。下一步,“好房子”建設將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一是立標準。政府工作報告專門強調完善標準規范,充分體現標準水平對住房品質的重要作用。要編制以《好房子建設指南》為代表的新標準,明確“好房子”建設要求;同時完善《住宅項目規范》等已有標準,提高層高、隔音、采光等標準底板,引領住宅品質提升。二是強科技。“好房子”與新科技互為依托、相輔相成。一方面要大力推廣隔音降噪、防水防裂等惠民實用技術,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另一方面要推動全屋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讓“好房子”更智慧。三是抓項目。推動城市政府和企業形成合力,既要帶頭把保障性住房建成“好房子”,打造樣板示范項目,又要結合城市更新把老舊住房改成“好房子”,提升居住品質。
“好房子”釋放強大效能,助力消費提質、技術應用、產業轉型。一是激發穩增長、擴內需、促消費的新動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民群眾對住房的要求從滿足基本功能轉向追求居住品質,“好房子”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條件、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的新期盼,將有效發掘潛在需求、提振住房消費、促進消費升級。二是拓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應用的新場景。“好房子”不僅涉及新房建設,還涉及老房改造,呈現出量大、面廣、鏈長的特點,既需要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模塊化建造技術等新技術的支撐,又需應用先進施工設備、整體衛浴、智能家電等新產品,還離不開安全、耐久、環保的高性能新型建材,將對上下游產業起到顯著的帶動作用。三是開辟房地產業和建筑業轉型發展的新賽道。在“好房子”建設背景下,房地產企業只有把握機遇,做到善用新科技、追求高質量、提供好服務,才能取得可持續發展;建筑業企業只有順應要求,堅守提供高品質建筑產品的初心,運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才能乘勢而上、脫穎而出。
住房發展歸根到底是要提高人民群眾的居住品質。對人民群眾來說,“好房子”承載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直接關系到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行業來說,“好房子”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協同推進、久久為功,改革相關制度、重塑產業體系。對企業來說,“好房子”代表著未來發展趨勢,帶來新的市場機遇。當前,建設“好房子”已成為社會共識,要更好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持續抓落實、釋潛能,推動我國住房發展在高質量軌道上邁出新步伐。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下一篇:政策新聞 | 住建部關于2025年第六批陳林等申請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初始注冊審查意見的公示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