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近年來,東山縣圍繞打造國際旅游海島目標,高標準推動無障礙設施建設,注重打造包容、便利、無障礙的旅游環境,確保殘障人士、老年人和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士能夠享受到與其他游客同等的旅游體驗,著力創建彰顯閩南地域特色和人文關懷的無障礙旅游海島。
項目概況
漳州市東山縣無障礙設施建設樣板區,打造西埔鎮“15分鐘無障礙生活圈”,創建范圍東起東環路、西抵西環路、北至道周路、南達文昌西路,面積約264公頃,常住人口約3.2萬,城區殘障人士685人,占總人口數的2.14%,建設改造內容包括住宅小區、公共建筑、公園廣場、城市道路、智慧化平臺等方面無障礙設施的改造提升。
主要經驗做法
全面摸排,以實際需求構筑無障礙建設基石
通過組織各相關單位參加無障礙宣貫會,充分了解各領域無障礙需求,并委托專業第三方排查東山縣城市道路9條、廣場綠地3處、辦公、科研、司法建筑20棟、教育建筑128棟、醫療康復建筑36棟、體育建筑3處、文化建筑1處、城市公共廁所18處、商業服務建筑12處,公共交通場站3處、公共停車場3處、居住區和居住建筑29棟、歷史文物保護建筑197處,總共完成排查462處。
信息助力,推進無障礙設施智慧化
升級無障礙設施智慧化網絡平臺,將“互聯網+”技術靈活運用于無障礙設施建設。
1.打造全縣無障礙專用導覽圖
線上將無障礙設施點位在導覽圖上標出,線下各個點位同步設置紙質地圖,方便特殊人群查閱知曉無障礙點位信息。
2.打造無障礙手機終端
升級改造“無礙智導”小程序,連接各服務終端,特殊人群可通過手機隨時隨地了解無障礙服務,出門能夠快速獲得引導,通過“一鍵辦事”“一鍵呼叫”獲得便利服務。
3.搭配720度實景導覽
在生活圈里提供線上入口,可查看全景圖,讓特殊人群全方位了解熟悉生活圈情況,做到不出家門便知萬事。
4.全覆蓋設置引導牌
引導牌清晰標示各個服務點的聯系方式,手機掃碼即可了解所需無障礙設施具體點位,并設置導覽盲文。
多方共建,提升無障礙環境
縣住建局等多家單位推動9個無障礙公共項目改造,重點改造住宅小區、公共管理與服務設施、社區廣場公園、城市道路等無障礙設施,內容包括廣場公園1個、公共服務建筑1個,無障礙電梯2處、無障礙公廁4座、城市道路2公里、盲道250處等。開展無障礙家庭改造53戶,重點優化臺階、入戶門、扶手、緊急呼叫設備、衛生間、陽臺等主要出入區域。
優化服務,促進辦事零距離
政務服務機構全面覆蓋設置無障礙服務驛站,為特殊人群提供所需便捷的信息服務、志愿者服務,并專設老人服務專區,配備老花鏡、助聽器、愛心輪椅等設備,由專職服務人員或志愿者提供便捷服務。
改以致用,完善無障礙體驗
東山縣住建局聯合縣殘聯組織殘疾人代表及助殘志愿者,在縣行政服務中心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體驗督導專題活動。殘疾人代表在助殘志愿者的引導下,對行政服務中心周邊盲道、停車場內的無障礙停車位、辦事大廳的無障礙通道、低位服務設施、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生間等無障礙設施進行體驗。借助無障礙設施,殘疾人可以安全、便捷地進出辦事大廳,獨立辦事。
特色亮點
多方聯動,全方位開展無障礙宣傳教育
通過線上發放無障礙設施建設滿意度調查問卷,線下結合“一次自查摸排、兩次體驗活動、三次發放宣傳手冊、四次宣貫會議”,提高公眾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認識,營造全民共建氛圍。
統籌制度規劃,指導無障礙建設
通過編制《漳州市東山縣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規劃(2023-2035年)》《東山縣無障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建設技術導則》《東山縣無障礙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及社會監督保障機制》等文件,強化精細化設計,規范建設及運維流程。
科技賦能,助力無障礙海島創建
創建“無礙智導”微信小程序,納入無障礙示范區內的公共服務建筑,結合無障礙志愿者服務,特殊人群可通過小程序中的“一鍵辦事”“一鍵呼叫”獲得便利的服務需求,方便群眾出門前快速引導,提前規劃出門“辦一件事”“購一次物”“看一次病”“散一次步”的無障礙出行路線。
文稿來源:市局科技與設計科,東山縣住建局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廣州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站關于發布廣州市2025年4月份建筑工程實物量勞務綜合單價參考信息的通知
下一篇:[db:標題]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