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兩則建筑業相關的新聞放在一起,很神奇的形成了一個光怪陸離的情景劇:
我發朋友圈求橫批的時候,各路網友給出來很精彩的神批。
正在走入工業化的建筑工業,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魔幻現實背景,情景劇才能有如此精彩的劇本。劇本其實都是對現實的反映。
01
—
工業法律審農業工地
這個2008年的義烏工程案子審到了今天才結束,只拿了15萬設計費的北京的設計院要賠償80多萬的損失。
設計費僅為15萬元。而且“根據損失的程度和設計人責任大小向發包人支付賠償金。”,法院認為“設計院對設計失誤造成的工程質量事故損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是知情和明確的,其有關承擔90%質量事故損失超出合同訂立時預期及設計單位最多在設計費范圍內承擔責任的理由,均無法律和事實依據。”,設計院應承擔90%的工程加固費用80多萬。
公眾號:建筑業要文又一案!暴雨上浮,設計賠償90%加固費!勘察無責!網友是這樣說的?
早已完成工業化的司法業,在面對水一樣深的工地之坑時,也是手足無措。
國外發達國家正是靠著漫長年代的司法實踐(打官司),才完成了建筑行業的工業化的。中國,這才剛剛開始。
中國的工程糾紛只有極少數是上法院打官司的,絕大多數都是協調或有專家仲裁來解決的。國外其實也有很多的專業法庭和仲裁機構,因為工程的糾紛里面技術含量水太深,根本就不是外行能搞得明白的。
特別是有保險機制存在的情況下,保險行業的那種合同法律條款的水平在各行業中都是最高等級的,此案就是在沒有設計責任險的情況下裸奔的,設計院只好自己認賠。買保險相當于責任轉嫁了,以后再要賠償,都是保險公司去理賠。設計院賺這十幾萬的設計費要賠80萬,這還算少的,如果這個工程讓他重新再干一遍,那不得幾百萬上千萬,所以工程的錢誰也賠不起,只有保險公司托底才行。危險的圖紙:美國建筑師的專業保險與責任制
看來將來能把中國的農業工地連根拔起,直接帶到工業化乃至信息化社會的最大力量反而是司法與保險。
如果要帶到天上的話,那要靠區塊鏈了。
當這些條件都具備之后,才輪到BIM出場。一場高科技的大戲,首先得有舞臺,否則只能在空中演樓閣。從空中掉下去就直接進了工地的坑。
為了達到光怪陸離的視覺特效,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
02
—
裝配裝修拿病魔融資
雖說早期互聯網裝修行業是抵制BIM的,但現在不拿一點BIM都沒法融資了。絕大多數互聯網裝修網站已經演不下去了,自從我在中山的街頭拐角看到一家裝修店的門頭赫然寫著互聯網全屋裝修,街頭裝修小店都會演這個了。
裝配式內裝服務商變形積木宣布完成B+輪融資,投資方為GGV紀源資本和金沙江創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全國供應鏈布局以及內部IT系統和自主BIM系統建設
公眾號:GGV紀源資本變形積木宣布完成B+輪融資,發力全生命周期BIM系統建設
在上一輪有投資金融行業驅動的房地產互聯網的全面崩潰之后,投資商沉寂了一段時間。現在由于疫情導致央行大放水,資本又蠢蠢欲動了。
這一輪的投資熱潮一定會吸取上一輪的經驗教訓而換一些名字,病魔顯然會成為一個核心關鍵詞。
所以你看,司法法律金融保險的條件、誠信社會的條件還不具備,但是只要資本使力,這一場大戲也能演得起來。盡管行內人士看透了這一切,但是畢竟是小眾領域,外行的大眾哪能看得懂,照樣會買票追劇。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下一篇:BIM情景劇十七幕:演員ABC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