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西井村地處龍泉西北部浙閩邊境,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小鄉村,境內群山疊翠,碧水潺潺,風光如詩如畫,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優美,有浙西南天然氧吧和第一生態溝之稱。2019年,西井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西井村俯瞰全景
西井村四面環山,村中溪水長流,傳統民居在山腳溪谷旁依山就勢而建,宅邊竹木昌盛,村后森林茂密,村邊稻田如梯,古樹參天。“溪畔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中水如環”這便是對西井村似詩如畫般美景的真實寫照。村莊田野、山腳均可見的大面積駁坎墻,那是西井先人開山耕作、建宅安居的遺跡。
村內建筑群完整保存著浙西南傳統鄉土建筑的演變脈絡,呈現出跨越三個時代的營造智慧。從清末天井合院到民國青磚小樓,直至當代土木民居,不同年代的建筑肌理在此交織成凝固的時空畫卷。駁坎墻裙、夯土墻體、青磚壓頂、青瓦蓋頂、小窗格柵,樸素卻經典的傳統建筑,卻處處有講究的細節。青瓦拼花,青瓦變化鋪設的層次感,高高的壘石墻腳,厚重的夯土墻,在浙南山地潮濕多雨、寒暑交替的環境中,構筑出天人合一的生態居所。
西井村還是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村,憑借浙閩兩省邊境險要地勢、茂密森林和淳樸民風,為建立革命根據地提供良好條件,成為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粟裕、劉英、宗孟平等革命先輩先后在西井村開展革命活動,中共浙西南特委機關曾設立在西井村。西井村的革命群眾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領導的革命斗爭,建立村黨支部和蘇維埃政府,為紅軍助戰、送糧、建山棚等,全村有數十人參加紅軍或擔任交通員、游擊隊員,黃佛生、葉張寶、黃炳基、范光隆等為革命英勇獻身。
近年來,西井村依托豐富的天然生態、濕潤氣候和肥美土地,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蔬菜、茶葉、中蜂養殖等產業,現今綠色生態蔬菜品種有四季豆、苦菜、蘿卜、玉米等種植產業,林木和經濟作物以木材、毛竹和香榧種植為主。村內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備,家家通自來水,戶戶接污水處理管道,交通便利。管理組織機制也日益完善,制定并落實了西井村景區管理條例,將保護西井村的生態環境和村莊整潔亦納入村規民約之中,村民亦自覺遵守成為了良好習慣。同時,對村內的中共浙西南特委舊址、紅軍指揮部舊址等進行修繕提升,通過打造研學線路、發展紅色旅游,實現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與文旅融合發展。
圖丨張有鋼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圳市限額以下小型工程和零星作業安全生產納管辦法的通知
下一篇:政策新聞 | 咸寧開展城區防洪排澇綜合應急演練 筑牢汛期安全防線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