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ZJA Architects & Engineers、疊術建筑
項目地點? 荷蘭阿姆斯特丹
建成時間? 2025年
項目規模? 23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設計單位提供。
歐洲之星(Eurostar)英國專線樞紐站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中央火車站內,將現代設計與歷史建筑融合,以寬敞的空間、可持續的理念、優質的出行體驗和無障礙設施,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倫敦至阿姆斯特丹的交通服務,標志著跨境鐵路專線的重大升級。
△ 項目視頻? ?Marc Goodwin
嵌入歷史建筑中的全新樞紐
歐洲之星是從倫敦開往歐洲多國重要城市的高速列車,被認為是連接歐洲大陸的交通紐帶,始終致力于構建共享的歐洲文化體驗。因此,文化認同是歐洲之星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車站亦是作為重要的文化地標來營造。
全新的專線樞紐站落位于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核心區域,項目與原車站整體改造工程無縫銜接,通過將新空間融入歷史建筑之中,向這座具有重要意義的國家級地標致以敬意。
“我們在設計中投入了極大的心力,旨在恢復那些已經消失的紀念性建筑層次,使其重新煥發光彩,并將其作為空間體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位進入專線樞紐站的旅客,都可以穿越皮埃爾?奎佩爾斯紀念性建筑的完整時間軸——從1889年建成的Cuypersgebouw,到2017年落成的IJ大廳。”
——ZJA建筑師 Mallika Arora
“室內設計連接了過去與未來:彎曲的天花呼應了奎佩爾斯設計中的桶形拱頂,同時Eurostar的‘Spark’標志也在設計語言中得到了體現。細膩的綠色調水磨石地面引導旅客穿越整個空間,在歷史風貌與品牌當代表達之間形成視覺上的橋梁。”
——疊術建筑建筑師 Ruben Bergambagt
跨越邊界
全新的英國專線樞紐站面積是原15站臺舊樞紐站面積的近四倍,作為申根區關境,配備了完整的出入境檢查流程相關設施。
專線樞紐站設于原阿姆斯特爾通道(Amstel Passage)之內,是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五條南北向通道之一。清晰的動線構成了設計的主線,并始終貫穿于整個空間的布局:旅客從市區一側的主入口進入,依次完成荷蘭與英國的安檢、海關與邊境檢查后,方可進入候車區。
候車區是整體室內設計的終章,設計靈感源自“天與地的共生關系”——既回應了鐵路旅行的精神意象,也借鑒了荷、英兩國黃金時代的風景繪畫。
其最引人注目的設計是帶有動態燈光的“懸浮天幕”——利用云朵投影來響應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和乘車流程,營造出靜謐又富有動感的氛圍。通過包括“懸浮天幕”在內的先進技術與創新設計,該空間不僅滿足了現代旅客的功能需求,更成為阿姆斯特丹與倫敦之間一座兼具可持續性與象征意義的橋梁。
與此同時,奎佩爾斯樓(Cuypersgebouw)也迎來全新通行體驗。自四月起,乘客可通過奎佩爾斯樓內新增的電梯與樓梯通往站臺,沿途經過一面保存完好的磚砌歷史紀念墻,它與拱形天花一道構成鮮明的建筑特征。這一歷史立面不僅成為空間中的視覺焦點,也為旅客提供明確的動線指引。此外,燈光設計巧妙地突出了材質的紋理與細節,為車站的空間體驗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持續、靈活、面向未來
項目設計優先選擇再利用而非新建,通過保留既有結構、復用如噴淋系統等原有設施,大幅減少了建筑材料浪費,并有效保留原建筑所封存的碳排放值。材料選擇亦充分體現環保理念:采用生物基隔熱材料、負碳足跡水磨石、回收氈材與再生鋁材,提升空間耐久性,降低環境負擔。此外,分階段施工采用的臨時構件采用模塊化系統,便于后期拆解與重復使用,為車站未來的更新與擴展保留了靈活性。
確保運營不中斷
項目實施期間,與車站內多個同時進行的改造工程存在高度交集,因此整體規劃面臨不小挑戰。考慮到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既需要為未來發展而建設,又需要持續保持運營狀態,設計團隊制定了精密的分階段施工方案,保障車站日常運行的順暢與安全。
為文化融合注入新意義
全新專線樞紐站的落成,強化了英、荷兩國之間的鐵路通達性,為更緊密的歐洲一體化貢獻力量。在當前可持續出行、跨國協作及鐵路復興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該項目展現了基礎設施在服務目標與文化整合方面的雙重價值。
設計圖紙 ▽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歐洲之星英國專線樞紐站
項目類型:交通設施
項目地點:荷蘭阿姆斯特丹
建成狀態:建成
項目時間:2025年
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
項目業主:歐洲之星
項目委托方:荷蘭國鐵(NS Stations、ProRail)
車站建筑設計單位:ZJA Architects & Engineers
旅客區域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單位:疊術建筑
機電顧問:Sweco
照明設計:Beersnielsen
結構工程: Arcadis
建筑物理與聲學顧問:Cauberg Huygen
消防顧問:Arcadis
項目管理: Aronsohn
導向系統:Haskoning
總承包商: K_Dekker
設備安裝: Spie
技術深化: INBO
分包單位: Kwakman、A&D
材料與系統供應商: Duracryl、Barri&More 、Bolon、Hunter Douglas、Abet Laminati、Gabriel、iGuzinni、 JUNG、mbX、Tormax家具供應商:Sellex、Lapalma、+Halle、InteriorWorks、SV design brands攝影:Marc Goodwin、ZJA Architects & Engineers
本文由ZJA Architects & Engineers,Superimpose Architecture 疊術建筑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BIM建筑|蘇州獅山悅榕莊及悅椿酒店,隱筑于園 / goa大象設計
下一篇:政策新聞 | 德州市住建系統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