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7月8日,第一屆粵港澳建筑機器人大賽在廣州啟幕,同期舉辦建筑機器人產業發展沙龍。此次沙龍邀請粵港主管部門、貿易發展機構、院校科研機構、投資基金機構、建筑業和建筑機器人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袖,圍繞建筑機器人產業的關鍵技術、市場需求、問題挑戰、未來趨勢及金融支持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探討,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建造產業鏈資源整合與創新協同。
沙龍現場
沙龍現場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建筑市場監管處處長周卓豪在沙龍活動中指出,作為智能建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建筑機器人技術日新月異、應用場景日漸豐富、產業鏈不斷完善。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正按照省政府關于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部署要求,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加快形成建筑機器人產業發展良好生態。他期望科研單位加強研發與成果轉化,建筑企業探索規模化應用并健全行業標準,投資界支持創新項目并構建多元投資格局,共同推動粵港澳智能建造產業協同發展。
香港貿易發展局廣州代表何俏媚介紹,香港貿發局通過國際創科展、秋季電子產品展(首設機器人專區)等平臺及初創專區,為科創成果提供更多商業化的平臺和機會;與廣東共同打造“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助力內地企業出海。她期望本次沙龍成為未來粵港兩地合作的新起點,促進大灣區建筑產業融合發展。
此次沙龍設置了粵港澳協同發展、產業投融資發展、產業需求及應用三個議題。
粵港澳協同發展議題:
構建聯動機制,共探智能建造融合路徑
粵港澳協同發展議題聚焦三地智能建造產業聯動新范式,由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副院長胡楠教授主持。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鄭展鵬、粵港澳智能建造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代表李健、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市場總監李永剛、香港建造業議會建造生產力經理梁銘澤等專家參與討論。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粵港澳三地在市場、政策、標準協同方面潛力顯著,這將為產業融合奠定基礎。
粵港澳協同發展議題研討現場
產業投融資發展議題:
金融賦能技術落地,激活產業新質生產力
產業投融資發展議題圍繞資本與智能建造融合路徑展開討論,由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副院長陳鎮喜教授主持。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濱、廣州越秀產業投資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榮、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園區軍團標準與伙伴發展總監王海蛟、香港英諾天使基金投資總監孫逸興、深圳卓蟻科技市場總監江世怡,圍繞技術落地與金融賦能展開探討,提出投融資需兼顧技術迭代潛力與市場應用場景協同,以及通過“產業聯盟”解決智能建造“卡脖子”難題、助力技術成果轉化等思路。與會嘉賓一致認為,資本應聚焦具備技術迭代能力的企業,通過“技術+資本+場景”融合模式,推動智能建造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
產業投融資發展議題研討現場
產業需求及應用議題:
聚焦場景痛點,推動技術落地與價值創造
產業需求及應用議題聚焦智能建造技術實踐與落地,由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教授王文韜主持。深圳博匠機器人公司副總裁劉震、中建八局華南分局技術負責人方順江、中建四局數字技術與智能建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子祥、中建三局集團(深圳)有限公司低空科技產業發展平臺主任陳駿、深圳特區建工集團深圳市天健建工有限公司負責人梁志鋒等分享了建筑機器人及智能建造技術的落地經驗。他們提出建筑機器人需直擊工地痛點、數字孿生技術應提前規避施工風險等觀點,認為智能建造正從技術疊加向系統變革轉型,將為產業升級提供實踐支撐。
產業需求及應用議題研討現場
活動當天同步舉辦智能建造成果展,設“施工裝備與作業機器人”“檢測巡檢與智能監測”“數字化與智能系統”“科研前沿與創新”四大展區,涵蓋智能檢測、施工裝備、特種作業、運維管理等多種類智能建造產品,全方位展示智能建造的前沿科技成果。
此次活動通過沙龍與成果展,為粵港澳智能建造產業搭建了“技術-資本-市場”對接橋梁,對促進行業合作,助力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推動智能建造技術廣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db:標題]
下一篇:政策新聞 | 筑牢燃氣安全防線——三亞市2025年“安全生產月”液化石油氣泄漏應急演練圓滿舉行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