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對于“十四五”規劃中要求的這份“堅持”,上海孜孜以求。其中保障性租賃住房,這一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的重要渠道成為發力點。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回望,上海在保租房建設供應的進度條上年年跑出加速度。規劃之初的目標,至“十四五”期末累計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總量達到60萬套(間)以上,其中形成供應40萬套(間)左右。截至2024年底,全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已累計建設籌措53.8萬套(間)、供應34萬套(間),分別為“十四五”期末規劃量的89.6%和85%。
數據是量的體現。于上海,這是考量“完成度”的其中一個維度。
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考察時指出: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
上海有了更清晰的發力方向:從解決“有沒有”住房,到關注住得“好不好”。保障性租賃住房里的年輕人攢了滿滿當當的“獲得感”。
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租客吳濤收獲了四級消防設施監控操作員證,還把工作調到現在居住的這個“家”,負責保潔和綠化。滬上首個文化人才公寓虹口區“獵戶座”,1929辛墾書局的常客、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方巖報名當起了“一日店長”。黃浦濱江首個大型保租房新型社區璟灣公寓,大醫院的定期專家義診開進社區……
廣廈千萬:創新擴大房源渠道
“2024上海民生訪談”中相關部門的回應引發關注:上海保租房將覆蓋到應屆大學畢業生群體。根據政策,畢業6個月內暫時沒有就業的大學生,憑借畢業證就可以申請租金可負擔、長期穩定的保租房。擴大政策的受益面,需要供給端支撐。自2021年國家出臺保租房政策,上海構建起一套全面、有序、系統的政策機制體系。
譬如保租房應該怎樣規劃布局?
快遞員小程住在靜安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聯寓公寓,從他工作的快遞站點騎電瓶車回家只要3分鐘。現在,他能回家踏踏實實地躺著午休。住進“獵戶座”公寓,上海文廣集團項目經理王宇慧直呼“一腳踏進內環”,中心城區的摩登生活擺在面前。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城投寬庭九星社區緊鄰軌道交通9號線星中路站,串聯七寶、漕河涇、徐家匯、莘莊、虹橋等多個商務區。
職住平衡、供需匹配。根據相關部門指導意見,軌交站點附近、五個新城、產業園區及周邊等就業人口集中、租賃住房需求集中的區域,是保租房相對合理的布局。
超大城市寸土寸金,滿足量的供給,需在擴大房源渠道上有所創新。
房源籌措方面,上海在落實國家明確的5種建設渠道之外,特別推出242幅租賃住房R4地塊,可建租賃住房約28萬套(間),其中絕大多數是保租房。位于普陀區嵐皋路的中嵐居,就是該區首個新建Rr4租賃住房項目。
另一方面,多層次的供應體系也能通過精準靶向,實現需求分流。
比如在“租”方面,上海加快構建“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的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譬如華潤有巢馬橋AI店,突出“全品類”供給。社區里居住著城市建設者,也有周邊航天、船舶、電氣等制造業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人才,還有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群體。
精準對接:“隨申辦”看房選房
在軟件公司做市場營銷的“90后”徐非同,在“隨申辦”上看到長寧區的保租房項目虹橋人才公寓,一眼“種草”:“附近有虹橋體育公園,正好打打羽毛球,去去‘班味’。”公司合伙人王博被長期外派,從北京來到上海,在“隨申辦”上選中了一套黃浦區核心地段的保租房。雖是線上看房,但看得明白:新房精裝交付,出門見地鐵、開窗即江景。
如今,“隨申辦”App已經成為年輕人“看房”的重要渠道。相關部門開發“我要租房”應用場景,匯集本市保障性、市場化等各類租賃房源,面向全市青年提供在線看房選房、申請預約、合同網簽備案、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租金等一站式服務。數據是跨部門共享的——保障性租賃住房申請對象能夠當天線上申請、當天完成審核并簽約入住。
解決年輕人的住房問題,需要跨前一步。針對不同類型的青年群體,上海推出了系列專項行動。比如開展市級重點單位人才專項供應工作,累計幾千名市級重點單位青年人才受益。持續打造“保租房畢業季進校園”服務品牌,解決全市57所高校(院、所)超過4700名應屆畢業生住房租賃需求。
去年6月底,徐匯區在保租房夏季(畢業季)供需推介會上提供了2200余套可出租成套房源、500張宿舍型床位。經過近4小時的推介和咨詢,72家單位和個人達成1200余套房源和400余張床位的租賃意向。
住戶歡顏:探索新型治理模式
隨著保障性租賃住房在上海由點及面逐漸鋪開,一些治理問題逐漸浮現。在這些新型社區,住戶均為租客,從法律上說,沒有成立業委會的資格。這也倒逼著關于基層治理的探索百花齊放。
黃浦區璟灣社區,住委會誕生了。它無法對物業形成制約,但可以搜集需求、協調矛盾、提出建議。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能將黨建引領下的基層自治落實到具體的人。另一方面,能實現用組織對組織的方式協商各類社區問題。
閔行區華潤有巢社區探索成立黨支部和居委會籌備組。依托黨群服務站鏈接多方資源,實現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挖掘骨干、培育團隊激發社區活力,一個“需求提出-資源對接-平臺搭建-自我服務”的自治共治模式初步成型。
上海文化人才之家閔行城投寬庭九星社區,全新的鄰里共創空間內布置了閱讀區。這里引進了世紀出版集團“世紀火種”的閱讀推廣項目,未來還將持續上架各類優質書籍。
市政協委員、團市委副書記徐豪在參與調研滬上88個保租房項目后發現,鏈接青年群體,提前布局空間載體的經驗值得參考。比如,浦東新區璟耀、璟濱社區,長寧區虹橋人才公寓、閔行區莘社區等,在建設和運營初期就布局讀書吧、自習室、廚房、健身房、多功能室等共享空間,滿足不同青年需求。
筑巢引鳳,近悅遠來。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嘉興市建設局關于南湖天地商業二期項目等5個項目申報“浙江省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立項的公示
下一篇:政策新聞 | 蕪湖柏莊觀邸14棟物業維修資金使用公示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