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神奇建筑研究室
項目地點? 江蘇蘇州
建成時間? 2024年10月
建筑面積? 4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設計單位提供。
棟梁軒位于長江太倉段的“長江林場”中。場地充滿各種限制與想象,讓其中的棟梁軒成為特殊的案例。建筑師嘗試在已經完成工業化的江南水網地區建構一套建造體系。它基于長三角實木集成材、預制裝配和水循環利用等在地產業,延續了江南傳統的空間語言和榫卯工藝。在這個體系下,新的建筑形式和類型將會慢慢涌現,或許預示著水網地帶建造的某種未來。
幾千年來,長江三角洲的地理變化,幾乎是對“滄海桑田”的最好注解。毗鄰入海口的太倉段,更是這種變遷的典型。
1974年冬,來自鹿河、璜涇、王秀三個公社的壯勞力在一個叫濱海村的位置大興土木。除了增筑外江堤,他們還在圈進堤內的灘涂上排澇運土,植樹種稻。狹長的濱江濕地被改造成林地和農田,“長江林場”就此誕生。
林場占地1285畝,除了林地,另有103畝的生活區。最盛時,這里安置了周邊城鎮近一半的初高中畢業生,是太倉當時規模最大的農業場圃。
在半個世紀人工與自然的合力塑造下,林場的景象已超出當年的構想:高大的水杉,沿隨塘河密布。它們根系錯綜,重構了岸線,最早種植的一批需要兩個人才能合抱。林場內各地塊依舊分界清晰,林木各具姿態。樟樹、櫟樹、楓樹與桂花樹因時節不同,展示著絢麗的色彩。林場北側的地塊,已化為連片的荷塘與魚池,成為南北候鳥和小型野生動物的遷徙驛站。
開發林場的動議, 2021年就被提出。基于場地的獨特性,神奇建筑研究室曾建議將建設集中于東南角原本的林場生活區,保留完整的林地景觀。可惜無論從土地的出讓時序,還是使用的需求,都只能選擇林木最為茂密的林場腹地啟動建設。
不過這也未必是壞事。這里具備了林場最典型的環境場景:河濱、林下和坑塘。如果能應對好這些問題,就可以形成一整套適合長江林場的開發模式。即使后續要面對更大的開發壓力,也能與景觀和諧共處。
林場是人工自然。它建設的目的是種樹,像種作物一樣種樹,這使它的景觀較為單調。而且密植普通林木的內部地塊與濱水的水杉岸線也呈現出割裂的面貌。這里需要一個樞紐,既提供人們觀看林場的方式,又能完成空間與景觀的轉換,也給人們提供進入風景的渠道。
神奇建筑研究室選取了林地中的積水淺塘作為基地,這里既不擠占林地,也能利用淺池與主河道的天然聯絡,設置服務水上運動的碼頭和配套設施。
對于建筑形式,干欄式長屋成為理想的模板。
大概7000年前,距此不遠的余姚河姆渡就出現了規模可觀的干欄式長屋。為了應對潮濕多雨的氣候,先民采用了長脊短檐式的屋頂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有些建筑甚至直接架在水上,至今東南亞還能見到類似的場景。
新建筑稱為棟梁軒,用粗大的膠合木梁柱承托起七跨的水上長屋。每一跨因功能不同形成了差異化的構型,將碼頭、餐廳、公共盥洗室、多功能廳和庫房進行了整合。沿著長方形淺池橫向排列。建筑成為連通主航道碼頭和林地中心林蔭道的“橋梁”。
軒,在辭典里解釋為“有窗的長廊”。在“窗”的塑造下,棟梁軒形成了某種觀看林場風景的方式。它們將外部風景攝入空間內部,成為可與室內活動相互滲透的氛圍與背景。也把建筑轉化為矗立在風景中的巨大影像裝置。?
棟梁軒是長屋,也是廊橋。人在其中的運動是空間的線索, “窗”作為空間體驗的整合媒介,將在地風景截取為若干“片段”,塑造出對雷同風景的差異化觀看經驗。人在建筑內行進,步移景易。觀者能體驗到建筑空間對人工林景觀的不同詮釋,也讓建筑內的主要動線獲得了精神意義和儀式感。
主要室內空間之外,棟梁軒還提供了高位(露臺)和濱水(廊下)兩條體驗路徑。人們在通過這些空間抵達劃艇碼頭的過程,就是以不同方式和角度觀察林場的經歷。
棟梁軒的形式容易讓人聯想到江南水網地帶早期的建造經驗。它架空底部,存續了原有的水體,也把建造對場地的擾動降到最低。作為長屋,它適合模塊化建造,可按照需求沿線性方向生長,這與林場特殊的地塊形態也達成契合。
棟梁軒的建造中,實木集成材(膠合木)預制構件的大量采用,使它的主體構件能在60公里外的南通工廠由計算機控制制造(CNC)。中小組件則采用了傳統榫卯的形式。它們都經過預裝配的測試,施工現場均為干作業,普通木工便可施工。整個過程中基本沒有垃圾產生,建造的周期也被精準控制。
神奇建筑研究室將棟梁軒的建造總結為“輕”:用輕質材料、輕型設備、輕巧工法,對環境和周邊社會也輕輕接觸。建筑師基于水網人工林這個特殊場地和周邊村鎮的產業基礎,選擇了適配的形態與建造方式。這里既有江南傳統的建造智慧,也有對新型木結構技術的思考。
長江三角洲是一片被人類反復干預的土地。在無數先民的開墾、疏浚和勞作下,塑造了水網地區絢麗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續寫這片土地上的景色與風物,不應執著于單純的形式寫仿或符號粘貼,而是應該基于當代江南的資源、環境與社會,重新構建起在地化的建造體系。在這個體系內,更具地域性、經濟性,也更高效環保的建造形式和建筑形態會不斷涌現,這也許正是探索新江南建造的意義所在。
長江林場是片有些突兀的人工林,在起伏的江濤旁枯榮滋長已逾半個世紀。它不斷演進變化,儼如周邊的滄海桑田。在這里,對新江南面貌的探索剛剛開始,每個參與者恰似五十年前在江灘上栽下樹苗的年輕人,他們不知道最終的結果為何,但一定懷著對未來熱烈的期望。這些人清楚,他們在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一小段史詩。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棟梁軒
方案狀態:建成
項目位置:江蘇蘇州
建筑面積:400平方米
建成時間:2024年10月
設計單位:神奇建筑研究室
設計主持:朱起鵬
設計團隊:金泰霖、張天愛、馮超越、王舒欣、范閏婷
結構咨詢:ZTJ Building Craft、加拿大木業
建設單位:璜涇鎮人民政府、蘇州貍貓旅游科技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中集集團、蘇州丘山營造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聲明:本文由神奇建筑研究室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BIM建筑|大隱于市小隱于野:UNKNOWN DESIGN辦公室 / UNKNOWN DESIGN
下一篇:[db:標題]
推薦專題